泸水市政协委员肖志军:一路披荆斩棘 一路繁花似锦
浏览:0 来源:唯美老窝
- 索引号
- 015281861-2024-255923
- 发文机构
- 泸水市老窝镇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主题分类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2024-12-03 17:59:49
- 成文时间
- 2024-12-02
11月初,驱车行驶在怒江深山的蜿蜒道路上,两旁红黄相间的树木不停向后倒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为初冬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浪漫。
重重山峦深处,掩映着一座小平房,那是泸水市政协委员肖志军的“巢穴”。在这里,他成立了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也是在这里,他获得第九届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怒江州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和称号。
出生在泸水市老窝镇银坡村一个普通家庭的肖志军,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开垦耕地种玉米、种洋芋,以补贴家用。
“放牛羊、挖药材,走马帮搞运输,拉砂石、带车队、做工程……”肖志军掰着指头,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年轻时的意气风发,“那个时候胆子大、干劲足,再加上我运气也不错,干的这些都小赚了一笔。”
钱虽赚到了,但回家看到村民们仍靠种苞谷维持生计,肖志军便暗下决心做点什么,至少让大家不要过得那么艰辛。于是,37岁的他带着数十年存下的资金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何其艰辛,光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肖志军瞄准草果的市场需求,在老家种植了2000亩草果。却不曾想,老家海拔过高,根本不适合种植草果,最终精心栽种了4年的草果,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告终。
暂时的失败是为了日后的成功。吸取了种植草果失败的经验教训,不服输的肖志军多次咨询技术人员、开展市场调研,最终决定种植重楼。
一边摸索一边前行。在那段漫长的岁月里,肖志军一头扎进重楼种植上,不是窝在基地摸索种植方法,就是外出潜心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2016年,他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基地重楼种类达6种,成活率90%。彼时,基地被列为“云南电脑农业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重楼种植示范样板区”的好消息也接踵而至。
“10年了!再多的艰辛与坎坷都是值得的。”那天,47岁、两鬓花白的肖志军像个孩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激动得连句完整的话都表达不出来。
2022年3月,泸水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被列入怒江州十大经济庄园之一。基于此,肖志军扩大了重楼种植面积,建设了独龙牛保种场,打造了集种植、养殖、自然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重楼庄园”,吸引了周边村民和易地搬迁群众在此务工。
为扩大独龙牛养殖规模,让更多山区农民依靠独龙牛养殖走上致富路,肖志军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夺玛村、腊斯底村示范养殖独龙牛,以赊账方式,借给两个村的扶贫专业合作社各1头独龙牛种牛和3头母牛,并派技术员教会养殖户打针喂药、疾病预防和野外放养。
“养殖户不需要出一分钱,几年后还可以赚到钱,大家都很乐意!”肖志军介绍,在赚钱的同时,养殖户还积累了管养经验和技术,能更好地养殖独龙牛。
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了,独龙牛养殖户的钱袋子也慢慢鼓起来了,但新的困难又来了。肖志军发现,怒江没有肉牛屠宰场,养的肉牛无法屠宰。
“大家只能到保山或大理宰杀,这样一来成本就会增加,群众的收入自然也就降低了。”肖志军无奈道。于是,在今年召开的泸水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身为政协委员的他,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建设肉牛屠宰场,以解决养殖户的燃眉之急。
“未来,我还想带领更多群众做更多的事,让大家都富起来!”谈及未来,肖志军信心满满。他说,接下来,将继续把产业做大做好,打造地方品牌,与村民共享成果。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繁花似锦。而今,“重楼庄园”群山披绿,四野芬芳,群众逐步走向富裕,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云南政协报编辑:田李蓉监审:黄云飞审核:胡 伟投稿邮箱:841394196@qq.com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