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警察,真陷阱!丨泸水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典型案例通报(2025年第一期)

浏览:0  来源:泸水警方

索引号
01528179X-2025-260060
发文机构
泸水市公安局
公开目录
公安简讯
主题分类
公安
文      号
发文日期
2025-03-11 18:54:46

 

 

泸水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典型案例通报

为有效预防电信网络案件的发生,提升群众反诈意识,泸水警方将持续通报我辖区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典型案例,请广大群众及时关注,提高警惕。

近期,冒充公安机关人员实施诈骗的手法卷土重来,该类诈骗主要利用公众对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敬畏和担忧承担法律责任等心理行骗。在电话沟通中,如果听到以下“台词”:涉嫌洗黑钱、冒刷信用卡、密码泄露、身份证异地使用、依法下发通缉令、逮捕令,配合调查,把账户转入安全账户等,请务必提高警惕,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典型案例

2025年2月24日17时,杨某在泸水市古登乡菜市场其摊位上接到一个冒充公安机关女民警的陌生电话,对方告知杨某因其涉嫌一起洗钱案需要到某市公安局说明情况,杨某告诉对方其现在在泸水无法赶到,对方谎称涉案公安局将会联系其来解决此事,让杨某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接电话,之后有两名谎称是涉案公安局的男子通过电话联系了杨某,并告知杨某通过某聊天软件联系,杨某通过聊天软件App添加了自称是公安局的男子,双方通过聊天后杨某在对方的指引下在其手机上的某东App上点击查看“别人利用其身份证信息”,在App上购买商品洗钱,杨某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某东App上购刷单购买商品,杨某先后通过微信零钱、银行卡共支付46495元人民币,随后杨某按照对方的要求将其手机上的微信账单、通话记录、订单记录、App全部删除。

随后,杨某意识到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面对不断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请广大群众坚决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深刻认识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和手机卡的严重危害和法律后果,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切莫贪图小利,直接或变相参与涉“两卡”违法犯罪活动。

 

来源丨刑事侦查大队

编辑丨钟 琪

责编丨邬雁志

监审丨苏 鹏

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泸水警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水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泸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服务电话:0886-12345 滇ICP备202100028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33210054

滇公网安备:53332102000130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