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0  来源:

索引号
015281722-2021-166208
发文机构
泸水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文      号
发文日期
2021-06-22 18:14:51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泸水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泸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怒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战疫情、攻脱贫、调结构、稳增长、保稳定、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跨越式成就,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十三五”时期,是全市发展史上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增幅稳居全州前列的时期,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同步提升。经济总量达到79.16亿元,是2015年的1.7倍,年均增速8.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居全州第一,完成85.49亿元,是201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8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年均增长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完成4.34亿元,是201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28455元、7973元,分别是2015年的1.5倍、1.6倍,年均增长8.2%和10.3%。被评为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采取“五个逐一”方法,认真落实“三个责任”,尽锐出战、背包上山,不畏艰险、不胜不休,以干部辛苦换群众幸福,2.5万余户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改住进了安全稳固住房,15.0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实现应保尽保。村村都有标准幼儿园、卫生室、公共活动场所,户户家中有电器、人人会玩手机,学生上学有保障,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全面解决。7.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市高质量脱贫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减贫奇迹。

(三)基础设施取得跨越式发展。保泸高速、怒江美丽公路、怒江大道、中交连心桥、怒江通达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完成跨江桥梁9座,怒江民用机场即将开工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98公里,实施494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宽带网络、通安全饮水、通广播电视、通动力电、有标准化卫生室和公共活动场所“6个100%”。新建110kV变电站3座,增容35kV变电站3座,实施低电压台区改造13项、易地扶贫搬迁电力配套建设项目82项,城农网升级改造、新增无电人口用电等项目121项。水网建设梯度有序,持续推进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怒江机场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互联网建设卓有成效,主要交通沿线、旅游区等基本实现4G网络和光纤宽带覆盖,启动5G网络建设工程。

(四)产业发展得到根本性提质。旅游产业战略主导地位更加明确,全域旅游框架渐次拉开,能投登埂温泉酒店、小沙坝服务区半山酒店建成运营,建成8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百花岭、片马抗英·驼峰航线纪念馆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连续举办皮划艇野水漂流国际赛事,融入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步伐加快,202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23亿元。大力实施峡谷特色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绿色香料产业园一期竣工投产,拼多多、泊尔恒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怒江泸水道地中药材星创天地”落户我市,老窝镇被列为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在补链延链强链上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3亿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实现6家商贸企业纳限。

(五)城镇化建设集聚式发展。泸水成功撤县设市,全面启动部分乡镇撤镇设街道工作。新城区加快建设,老城区焕然一新,怒江新城拔地而起,建成1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1个分散安置点,3.3万群众通过易地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泸水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全面启动“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持续开展城乡“两违”、路域环境、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环境脏乱差和城区“行车堵”“停车难”“秩序乱”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建成区面积从7.09平方公里扩展到8.4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45.2%提高到60%。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城市”。

(六)生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怒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启动实施“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滇桐群、大钟花等野生植物首次在泸水发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达78.5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扎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城市“两污”处理率分别达70.26%、100%。丙舍桥水站自动监测站被推选为生态环境部首批100个“最美水站”。洛本卓白族乡卓旺自然村被住建部确定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省级生态文明市创建通过公示待命名。

(七)人民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城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新时代中学、怒江职教中心、泸水一小新城校区、新城区幼儿园、格力小学等一批重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高,2020年,每万人拥有医生11.07人,床位数增加率1.82%,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行政村均建设了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183名乡村医生。市养老院、市社会福利中心和5个乡(镇)敬老院相继竣工使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体系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城乡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0.87万人。

(八)边疆治理水平提到新高度。大力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和特殊贫困群体发展等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扫黑除恶斗争圆满收官,“平安泸水”“法治泸水”建设成效明显,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泸水落地生根。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竞相绽放,打造了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村、示范乡(镇),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加强宗教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财务公开、教务公开,规范管理。应急管理责任体系不断健全,禁毒防艾、边境管控等工作扎实开展。

(九)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推进。农村产权、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财税金融、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国土村镇空间规划。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土地收储、招商引资等领域体制机制加快理顺,堵点痛点逐步打通。对外贸易保持增长态势。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结构、教育科技、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基础设施5大类50项主要指标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基本达到或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确保了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脱贫攻坚繁重任务、经济下行巨大压力,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怒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两手抓、两手硬”,迅速出台《贯彻落实省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意见的实施方案》《泸水市加强疫情防控进一步推进投资类项目建设保障措施》等政策措施,全力助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先降后升、逐季扭转,实现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9.16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49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4亿元,同比增长6.6%;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9.48亿元,同比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8亿元,同比降低1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8455元,同比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973元,同比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从3.9%降到3.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控制在下达目标任务内。

(二)绝对贫困彻底消除。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歼灭战、收官战,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8.88亿元,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2个,建成扶贫车间31个、光伏扶贫电站2座,71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超过5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47万个,建档立卡1.1万人稳定就业。珠海市香洲、万山两区真心帮扶、真情付出、真金投入,投入9071.87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实施120个帮扶项目,并建立消费扶贫长期协作机制。中央和省级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教育扶贫惠及7.85万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5.23万贫困人口纳入养老保障。2019年剩余的1.6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市级“零举证”通过第三方考核评估。

(三)投资驱动强劲有力。以“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一月一主题”开展“项目工作日”。2020年集中开工项目开工4批35个项目,总投资85.74亿元。保泸高速公路、美丽公路绿道全线贯通,泸片高速、云泸高速、民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盛世华城、万豪国际花园等项目实现开工,美丽县城、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农村公路等项目有序推进。2020年,共落实中央预算内、新增中央预算内、专债、抗疫国债资金8.49亿元,较2019增加了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49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年初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四)产业培育步履坚实。发展芒果、火龙果等特色经济林果、特色经济作物2.09万亩,实施核桃、漆树、草果提质增效5650亩。全市牲畜存栏猪16.39万头、牛3.46万头、羊11.81万只、禽81.95万羽,肉类总产量17725吨。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能投山泉水厂、木瓜醋厂建成投产。全面完成泸水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硅冶炼企业脱硫设备建成进入调试运行。启动《泸水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融创交投登埂温泉酒店、阿哆半山酒店、咖啡庄园半山酒店、能投五星级酒店和悬崖小镇开工建设。成功打造浪坝寨网红农家乐“梦马农庄”、三河村百鸟谷景区、老窝多多橘园、新村月季花庄园、上庄等5个特色旅游村寨。成功申报“阔时节”项目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疫情防控坚决有效,不惜代价,严防死守,坚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疫情防控“零病例”。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战略,新增城镇就业2420人,“贷免扶补”带动就业244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56万人次。2020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33.23%。新时代中学、13所易地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建成投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91.53%、99.76%、99.61%、80.05%和88.68%。省级健康促进市通过省级评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10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

(六)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江东江西老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泸水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启动申报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暨撤镇设街道工作,新成立9个社区。完成“美丽县城”建设项目23个,全面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严格实行“路长制”“街长制”,建成公共洗手台41个,提升改造城市厕所24个,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5个,3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开工建设棚改房140套。“五违”整治强力推进,依法强制拆除9180平方米违章建筑,修补城区路面4.8万平方米。上江片区市政道路、蛮蚌市政道路等10条路网竣工通车,老城区、赖茂新城区、美丽公路南沿线71.25公里的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城市道路广场亮化、怒江景观提升整治全面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感节节攀升。以“农村三大革命”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全市村内户间路硬化38.7万公里、新建公厕428座、垃圾收集房220座、太阳能路灯10896盏、建档立卡户院坝硬化1022户、村内排水沟3.525万米,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七)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实施生态修复治理3.67万亩,退耕还林16.8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120.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53%。成立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达95家,选聘生态护林员7662名,带动3.07万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完成怒江美丽公路泸水段4个网红点项目建设。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淘汰城市建城区10蒸吨及以下工业燃煤锅炉,生态环境优良率达100%。全力打好碧水攻坚战,完成鲁掌镇鲁腮河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8个乡(镇)10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方案编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完成辖区内4个尾矿库环境风险排查与评估。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河道治理15.8公里、江堤建设9.8公里。

(八)改革开放全面加快。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29项,进驻率78.37%,取消行政许可事项7项,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877项,政务服务管理平台配置发布事项达922项,网上平台事项进驻率达97%以上。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完成1218个单位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逐步完善、管控严密有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免企业税费0.63亿元,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全部清偿,有力助推各类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49户,注册资本增长16.16亿元。对外合作不断深化,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制度,严格执行“一把手”招商制度,签约项目20个,到位资金19.2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74亿元,同比增长79.63%。

(九)社会大局安定团结。扎实推进“法治泸水”、“平安泸水”建设,建成乡(镇)、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96个、安置点“综治中心”11个。打好扫黑除恶收官战,深入推进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民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合力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统筹推进宗教场所拆并、教堂“超高超大超亮”问题整治。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3个乡(镇)、45个村寨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人被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模范个人,47家单位(家庭)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家庭),3家单位和8名个人被表彰为州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泸水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功申报云南省边境小康示范村试点项目。快速妥善处置“8·15”事件,有力应对“10·22”自然灾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20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效比预期的好,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严重冲击下,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项指标负增长外,其他经济指标虽未达到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但都实现了扭负为正持续增长,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州前列,较好完成了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位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市正处于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期、基础设施改善夯实期、特色城镇建设推进期、绿色发展深化加速期、特色产业蝶变壮大期、对外开放加速推进期、民生保障全面升级期,面临着因灾、因病、因残等易返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发展层次低,新旧动能转化较慢;以综合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瓶颈制约仍未全面消除;区位优势尚未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沿边区域潜力激发路径尚不明确;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欠缺、人才缺乏,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主动融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发开放、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机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激发潜能,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着力将泸水打造成云南“三个定位”实践创新先行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新典范、强边固防新样板、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新中心、绿色香料之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提高经济总量在全州的占比,力争实现州内进位,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与全国全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怒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八届十次全会及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五大战略”,以努力实现“五个前列”为目标,以州委“一项活动”“四大工程”“五大行动”和市委“十大工程”为抓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展现新作为、树好新形象,以优异成绩庆祝成立100周年。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既要与“十四五”规划保持衔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又要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坚持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先为导向,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深化改革腾出空间。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控制在10%以内;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GDP能耗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任务以内。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做好2021年全年的经济工作,我们要以州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一项活动”“四大工程”“五大行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的安排部署,重点抓好以下8项工作。

1.常态做好疫情防控,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变、机制不变和责任不变,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严密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坚决做到“五个管住”,做好疫苗推广接种工作,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的意见,制定市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政策措施,建立惠企政策申报系统,严格落实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稳就业政策,以工代赈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保持在15%以上。坚持把紧日子过成常态,把有限财力花在急需刀刃上。定期不定期开展政银企座谈会,强化政策金融对接支持力度,对限额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择优给予表彰奖补,切实提振信心、增强活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州前列。

2.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责往基层沉”。以建立“一个平台、三个机制”为抓手,做好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易地搬迁后续帮扶、集体经济帮扶、扶志扶智等各项工作,实施产业项目42个、以工代赈项目17个,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查缺补漏,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机制,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示范安置区建设,大力推动安置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狠抓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和稳定增收渠道,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75%以上,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抓好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000亩。持续抓实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10.6亿元以上。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积极争取纳入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巩固老窝镇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成果,将鲁掌镇创建成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巩固“七改三清”和“三园”建设成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建设9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64个美丽村庄、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3.突出项目投资驱动,抢抓机遇夯实基础。深入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补短板、固底盘。扎实推进美丽公路复线、保泸铁路、云泸高速、泸片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有实质性进展。全力加快美丽公路绿道、机场连接线、美丽公路安全人行通道建设,年内建成投运。全力保障怒江民用机场、泸腾二级公路、志本河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民生水利设施、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怒江新城供水设施建设,加大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稳步推进5G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安装充电桩44个。围绕云南“三张牌”,大滇西旅游环线、“两新一重”等相关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强化重点项目储备,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形成质量好、数量充足、具备条件的项目梯队。健全项目要素保障和推进机制,力争157个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开工项目70个以上,34个在建项目竣工验收,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4.5亿元以上,增长11%以上。

4.加快产业迭代升级,育强市域发展支撑。一是高水准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将旅游业摆在战略支柱地位来培育,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历史契机,打造一批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3个、观景平台10个。加快推进悬崖酒店、融创交投登埂温泉酒店、阿哆半山酒店建设,创建3A级景区3个以上,建成国家步道高黎贡山段。强化旅游市场规范治理,打造“党建+”“互联网+”旅游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打造“阔时节”“尚旺节”“澡塘会”“刀杆节”“两馆一碑”等民俗节庆和红色旅游品牌。举办好环法挑战赛·怒江站、皮划艇野水世界杯、马拉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二是全链条推动特色农业上档提质。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引入推广力度,持续提升下游规模化、规范化,打通上游品牌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特色水果1.77万亩、特色蔬菜0.75万亩,实施草果、核桃、花椒提质增效1.51万亩。加快推进泊尔恒3万头生猪养殖、老窝镇分水岭澳寒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扶持肉牛规模化养殖和土鸡养殖等。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建为抓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企业2个,新增专业合作社4个、种养大户69户。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和地理标志,重点培育“怒江峡谷蜂蜜“老窝火腿”等特色地域性优势农产品品牌,新增认证产品12个以上,认定“一村一品”35个。抓好“菜篮子”工程和“厨房工程”。三是全方位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按照打造“绿色香料之城”的战略目标,加快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产品精深加工研究开发上招大商、引强企,重点研发草果为主的香料产业10个以上。建立完善稳定长效的硅电联动电价稳定机制,大力培育和推进以水电硅、云计算为主的电力载能产业,加快培育市内负荷市场。加快硅生产企业脱硫设施建设,全力服务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推动宏盛锦盟、江钨浩源复工复产、纳规入统。加快建筑产业园建设,年内引进企业5家以上。四是多维度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怒江新城”中心城市作用,大力发展物流、商务、新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商贸中心、综合物流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经济业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项目。

5.坚决保护绿水青山,探索实践转化路径。坚持走“绿富美”路子,抓实“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持续推进怒江流域生态修复,年内推进15个“怒江花谷”建设节点,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提质增效退耕地0.44万亩,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0.32万亩,长防林体系建设人工造林0.5万亩。持续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6个标志性战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美丽江河”建设,完成赖茂河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5个。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乡镇“两污”设施建设,消除20户以上自然村无厕所、无硬化路和无垃圾设施问题。不断推进矿山及周边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好石缸河流域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污染源治理项目。严格执行“三限一单”制度,严控“两高一资”行业准入和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单位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城镇配套提质。高质量编制泸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序推进9个“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两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完成土地储备1211.94亩、出让土地350亩。加快怒江新城中心城市建设,实施道路及管网、东岸公园、上江镇大练地农贸市场整体迁移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小沙坝、登埂、三河、姚家坪和片马镇等区域发展,盘活打造鲁掌老县城。加快推进傈僳风情小镇二期、市委党校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学校9个、公园5个、农贸市场3个、停车场7个。稳步推进撤镇设街道工作,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5个3.42万平方米,加强城镇和热点区域5G覆盖,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提升六库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建成新城区碧桂园、万豪国际花园、鼎业怒江广场等房地产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全面开展“十大整治”工作,深入实施“四化”工程,努力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7.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幸福指数。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提升幼儿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重大疫病防治体系,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等16项专项行动。推进健康泸水建设,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能力建设提升项目,服务好州传染病医院建设。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快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建设,服务好怒江民族博物馆建设。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再就业20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提升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快推进怒江新城特困供养人员服务设施、新城和谐社区养老院等项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持续稳固人民的“菜篮子”。做好物价监管工作,确保物价总体保持平稳。继续办好10件为民实事。

8.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力度扩大开放。整合重组市属国有企业,深化综合行政执法和各项领域改革。全力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稳步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效绩管理。强化政府资源调控管理,撬动金融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改革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教育、医药卫生、殡葬、金融、财税、统计等各领域改革。加强片马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边民互市点建设,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片马口岸边境贸易综合服务中心、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岗房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口岸开放和通关便利化,继续加强与缅方的联络协调和通关协作,建立双边会晤和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双边报关利益共享机制。谋划推进片马综合经济体建设和边境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片马口岸提质升级。力争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14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成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策划包装推介项目27个,跟踪服务好泸水市扶贫创业孵化园等已签约项目。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9.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维护边疆繁荣稳定。坚决扛起“为国把关、为国守门”政治任务,深入实施强边固防工程,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启动“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泸水”“平安泸水”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信访和矛盾化解调解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守安全生产红线与底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行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民族和谐、宗教和顺。实施“十百千万”和“双百”工程,打造6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将片马镇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全面落实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谋求新突破,融入新格局,攻坚克难,追赶跨越,为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泸水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水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泸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服务电话:0886-12345 滇ICP备202100028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33210054

滇公网安备:53332102000130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