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0  来源:

索引号
015281722-2020-143478
发文机构
泸水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      号
发文日期
2020-05-27 17:35:00

泸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泸水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请市人大代表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抓国家支持“三区三州”的重大战略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谋全局、抓重点、攻难点、破难题,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0.85亿元,同比增长6.0%,差年度目标任务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99亿元,同比增长21.7%,超目标任务8.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46.3%,超目标任务36.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7.57亿元,同比增长28.6%,超目标1.4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87亿元,同比增长194%,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业增加值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7.6%,差目标任务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7亿元,同比增长12%,超目标0.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413元,增长8.8%,差目标任务0.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248元,增长11%,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76万人,超额完成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控制在下达目标任务内。

(一)精准施策发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项目落地,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7个、受益群众5.7万人。2.57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新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512户。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转移就业7346人,建成扶贫车间16个,就近吸纳114人就业。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开发公益性岗位1.1万个,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8万人次,转移就业2.2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7亿元。实施完成437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市脱贫出列25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187户2.7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97%。

(二)突出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培育步伐加快。一年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10.7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57万吨,种植特色经济林果2.4万亩、经济作物11.03万亩、中药材1.1万亩、蔬菜5.34万亩,实施核桃、草果提质增效15.3万亩,实现畜牧业产值7.2亿元,增长16%。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实现计堵河一级电站投产发电,俄嘎河电站、上江七棵树110千伏输变电有序推进。顺利完成2个集中联村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带动60个深度贫困村,1923户建档立卡户稳定增收。全面启动8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扶持50户旅游扶贫示范户,预计2020年年初户均获得保底分红3000元。圆满完成“阔时节”、澡塘会、皮划艇野水世界杯、28届乡级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阔时节”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进入国家级评审环节。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4.28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5.77亿元,增长64.31%。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实现各项存款余额147亿元,贷款余额86.9亿元。快递、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业态加速成长。

(三)坚持项目拉动,投资实现快速增长。以“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狠抓落实年”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解决脱贫攻坚及经济社会发展难题。2019年,集中开工5批次2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2.01亿元。美丽公路泸水段、南延线、易地搬迁项目竣工投产,保泸高速公路、怒江渡口大桥等项目正有序推进,美丽县城、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实现开工,志本河水库、美丽公路绿道、六片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2019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15个,落实到位资金3.19亿元。申报债券项目25个,申请债券资金72.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99亿元,同比增长21.7%,完成年初州级下达我市固定资产投资71.76亿元的目标任务。

(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全面清理隐性债务,化解政府性债务3.86亿元。开展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工程,2019年,完成天保二期森林管护任务面积388.388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任务0.58万亩,选聘4590名生态护林员,种植花卉1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新增50.85万亩,依托生态修复完成“怒江花谷”生态建设0.23万亩,新增造林面积2.71万亩。全面落实河长制,年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5次,累计巡河4005次,完成河道治理2.8公里、江堤建设2.03公里,丙舍桥水站自动监测站被推选为生态环境部首批100个“最美水站”。

(五)持续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2019年,重点民生支出23.09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8.54%。投入1.49亿元用于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新时代中学开工建设,安置点8所幼儿园稳步推进。2019年,全年教育支出38570万元,增长8.09%,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99.6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18%,九年巩固率91.49%。医疗卫生体系得到加强,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住院楼、三期工程后勤保障中心及消毒供应中心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3.2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3.1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02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0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10人,开发机关公益性岗位251个,乡村公共服务岗位3200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转移就业6126人,聘用片区长、楼栋长、安保员等200余人。发放“贷免扶补”及创业担保贷款2352.25万元,带动就业114人。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2.16%,控制在4.3%以下。10件为民实事基本完成。

(六)稳健推进改革,开放合作水平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减免企业税费1.67亿元,偿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1.28亿元。组织开展行政许可事项调整工作,承接州级下放事项主项2项,取消行政许可事项7项。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全市1218个单位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工作。持续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成全市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委编办调研组的评估验收。完成全市企事业单位车改工作,综合节支率达33.8%。年内新备案外贸企业17户,与缅方举行了2次非正式会晤,进出口时间压缩到三分之一。与缅方经贸、教育、卫生、文化等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强,边贸经济实现大幅增长,2019年,全市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8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94%。

(七)提高管理能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2019年,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创建旅游城市目标,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美丽宜居、独具特色的美丽泸水。城市总体规划通过省级审查,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启动国土村镇空间规划。“两违”整治强力推进,依法强制拆除3.5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修补城区路面3.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7.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7.84%。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明显。江西民族体育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15个“美丽县城”项目相继开工建设。1531套棚改房即将初验,3111套棚改房实现开工,650套改扩翻建棚改房即将开工。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13个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建成行政村公厕71座、改造农村户厕5284个。发行怒江新城棚改、土地收储等专项债券5亿元,13个项目建成,18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项目工程量完成80%,怒江新城开发建设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申报21个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投资估算12.96亿元。

(八)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充实发展基础。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主管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采取多样化招商方式,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2.75亿元,同比增长44.73%。外出招商5次,包装推介项目48个,签约项目11个,协议资金20.64亿元。到我市投资咨询洽谈人数达357人次,完成商务接待任务58场次640人。

二、2020年经济发展形势                       

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更是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年,是全面总结“十三五”成果,开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完成好2020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对全市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纵观2020年,全市经济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较多困难与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泸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构成不确定性影响。一是对居民消费的冲击。一些受到冲击的消费需求如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客运等,疫情过后可以迅速恢复,但已经损失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挽回。二是对就业的冲击。由于疫情造成农民工延期返城、企业开工不足以及新成长经营主体减少,新增就业数量会减少,在短期内会加剧摩擦性失业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三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中小微企业用工中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农民工返城延期和职工到岗率低造成不能开工或开工不足的现象更为普遍;在开工不足情况下,面临的厂房租金、设备闲置成本和原材料占用等困难更大,支付未到岗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缴费也面临较大压力。

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并存。一是省、州相继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国家、省对深度贫困地区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三区三州”政策,2020年,政策、资金重点还会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三是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明确要求要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作用,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6大任务,给投资、工业、消费、城乡居民收入、财税、外贸等带来了机遇。牢牢抓住“三区三州”带来跨越发展的机遇、疫情防控补短板带来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机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绿色发展的机遇、大滇西旅游环线带来旅游加快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带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的机遇,把发展的步伐迈的更大,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勇于直面问题,强化责任担当,跟上时代要求,解决好不深入、不彻底、不见效的问题。

2020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七次、州委八届八次、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脱贫摘帽”为总目标,紧紧围绕泸水建成“重点生态功能区、‘美丽县城’样板区、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节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产城融合先行区”战略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打响泸水“三张牌”,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实现脱贫摘帽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考验。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20年是脱贫摘帽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和“十四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在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资源环境条件支撑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5%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67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2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

——单位GDP能耗和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任务以内。

四、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一)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的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狠抓“十大工程”的落实以及“回头看”工作。坚持脱贫与巩固脱贫成果并举,围绕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绿色香料产业、特色种养殖业等推进产业扶贫、技能扶贫,持续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每户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精细抓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数据信息管理,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任务。顺利完成2020年6月底提交脱贫出列申请的目标任务。同时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紧盯易地扶贫搬迁3.2万人的后续扶持任务,围绕“51个工作目标”,全面完成易地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的11所学校、6个卫生室、3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10个扶贫车间建设,加快推进村史馆、文化活动场所、公共卫生厕所等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就业、后续产业发展、文化宣传服务、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五大体系”建设,抓实安置点社区治理“战斗堡垒”、干部与挂联搬迁群众“结对帮扶”、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五通十有”、产业扶持“持久收益”、搬迁群众就业务工“绣花文章”等措施,推进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二)盯住项目稳投资。把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为主要内容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工程”来抓,千方百计补短板、固底盘。紧盯2020年第一批22个省级锁定的专债项目,以目标为导向,保证发债前期工作质量,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扎实推进保泸铁路、六兰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保泸高速、中交怒江连心桥、美丽公路南延线建设;加快推进怒江机场连接线建设;全力保障怒江民用机场、泸腾高速二级公路、美丽公路绿道、能投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开工及其他社会事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另外,围绕云南三张牌,大滇西旅游环线等相关政策,充分抓住机场建设项目,结合自身优势资源,统筹考虑财税、金融、投资、消费、价格、土地、环保等因素,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使之相互调适、协调配合,做到“干着今年、备着明年、看着后年、想着大后年”,形成质量好、数量充足、具备条件的项目梯队,最大限度获得上级资金和债券支持。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力争55个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78个计划开工项目形成有效投资,59个在建项目竣工验收,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13亿元以上。

(三)培育产业调结构。一是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扎实抓好片马抗英驼峰纪念馆3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我市首个3A级景区——泸水片马·抗英驼峰纪念馆,加快推进百花岭旅游景区、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怒江天眼高空悬崖旅游景区、蝴蝶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怒江州泸水市百花岭旅游景区等4个中央预算内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中央预算内旅游基础设施“十三五”增补项目、1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建设,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半山、悬崖观光酒店及自驾游营地。加快推进登埂温泉康养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级特色小镇奖补资金支持,扶持培育150户旅游扶贫示范户。围绕民族传统节庆和饮食文化,重点培育“怒江峡谷蜂蜜“老窝火腿”“泸水草果”“泸水滇重楼”等特色地域性优势农产品品牌,推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提高批零住餐、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速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落实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依托泸水市绿色香料产业园区申报规划建设泸水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争取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推进硅冶炼、建材、水电等工业企业生产运营,推进园区硅企业脱硫设施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三是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建设,以“一村一品”加快发展草果、花椒等香料基地以及云木香、重楼等特色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广高黎贡山猪、生态土鸡等特色养殖,加快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村特色产业集群。

(四)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项目。全面完成核桃提质增效15.092万亩,完成花椒种植0.47万亩,漆树提质增效0.4万亩,怒江沿岸竹产业生态修复0.8万亩,实现怒江流域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美丽宜居,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8个“怒江花谷”建设节点,六库至老窝公路33个花谷建设节点,实施0.9万亩退耕还林,推进1.2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落实“生态护林员+”模式,加大对8179名生态护林员的培训、聘用、考核,完成人均每年种植20株树木的任务。继续实施管护天然林388.38万亩,完成2020年度120.32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监测。加快推进怒江东岸森林公园和怒江红海高原湖泊AAAA级旅游景区前期工作,健全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县城和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强化地质灾害防止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注重民生补好短板。加快推进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十四年免费教育,强化控辍保学,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推动新时代中学、安置点幼儿园建设等重大项目,确保搬迁群众“有学上”,依托现有教学资源,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统筹谋划发展职业教育与解决易地搬迁就业相结合,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把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化为有“一技之长”的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推动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市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市人民医院分院项目一季度动工建设。抓“稳就业”政策措施,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技能提升等扶持政策,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与珠海市、三峡集团等省外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劳务协作关系,举办务工推介会,增强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吸引力,开辟更多的、更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积极主动为用工紧缺的企业与劳务人员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落实好贫困群众社会兜底脱贫政策。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固人民的“菜篮子”。保障和完善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物价监管工作,确保物价总体保持平稳。

(六)持续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市创建。始终保持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度融合,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严格对照测评指标体系,规范收集整理文字、图片、声像等痕迹,做到资料清、底子明、档案全,做到能够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创建过程。统筹资源打造好迎检示范点36个,特别是对选定的省检国检验收线路的点进行重点打造,实现“一点一特色、一点一品牌”,通过示范点打造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的创建工作。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实做好较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的信教人员疏导工作。健全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加强宗教财务监督,持续推进各类巡视巡察、宗教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宗教薄弱环节专项整治。重点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双百工程”,确保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目标任务。

(七)强化开放为增强活力。抓住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加快与相邻州市县的区域合作,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大滇西旅游环线和经济走廊、滇西北城镇群等重大区域合作战略。进一步完善对缅工作机制,推动缅北经济合作规划实施,着力推进片马口岸二期查验货场项目建设、口岸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尽早投入使用。加强俄嘎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片岗、片葡公路等对外联通通道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实施好抵边规划,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强化边民互市和人文交流,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优化招商环境,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

(八)深化改革,激发动力。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政策措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主动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让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红利。扎实做好党政机构改革后续改革工作,调整优化机构职责,继续巩固和扩大机构改革成果。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农业农村、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泸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九)谋发展做好“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展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评估“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效,提出“十四五”泸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十四五”期间需提前部署的课题研究,启动至少可用5年的专项规划的编制。建立完整的项目库,认真梳理好今后几年的建设项目,建立全市“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库。并加强与省级、州级各部门的汇报衔接,将我市的诉求和项目尽可能的纳入国家、省和州的建设盘子,争取得到更大的支持。

各位代表,全面落实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常态,谋求新突破,为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水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泸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服务电话:0886-12345 滇ICP备202100028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33210054

滇公网安备:53332102000130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