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浏览:0  来源:

索引号
015281722-2019-136340
发文机构
泸水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文      号
发文日期
2019-12-20 23:55:52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2日在泸水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长  普记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负重拼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宏观经济加压、县域竞争加剧、发展任务加重的一年。一年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先进位、率先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克难攻坚,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14亿元,同比增长18.35%,三产结构调整为13:35:52;人均GDP达1274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6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25.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20.8%;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830.65万美元,同比增长60.18%;工业总产值完成20. 82亿元,同比增长29.98%;农业总产值完成4.49亿元,同比增长1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14.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117元,同比增长18.64%;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31元,同比增长16.01%。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门红。

(一)抓经济建设,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狠抓“三农”工作,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4.22亿元,同比增长15.93%。全县粮食总产量达5.97万吨,连续8年实现增产。培育标准化规模养殖大户6户,建成生猪良种繁育基地2个,大小牲畜存栏达117.8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实现1.6万吨,同比增长6.6 %,畜牧业经济收入达1.43亿元,同比增长15.53%。劳动力转移输出1.22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达3900万元。发展“两社一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7个,农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四个三”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新增核桃、漆树、草果、中草药等特色经济林果6万亩,种植香料烟、蔬菜等经济作物2.5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31元。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20.82亿元,同比增长29.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36亿元,同比增长17.44%。硅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硅冶炼炉4台,共投产硅冶炼炉16台,工业硅生产完成5.7万吨,实现产值7.4亿元。建成瓦姑茶、草果、中国木蜡等生物加工项目6个。以水电、建筑、建材、矿冶和生物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水泥产量实现30928吨,基本形成了多轮驱动、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全县共有非公经济3607户,从业人员达22570人,上缴税金和增加值同比增长19.9%和24.6%。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亿元。旅游服务产业快速发展,酒店、餐饮、购物、景区、景点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农家乐、民族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75.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87亿元。邮运仓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

——财政收支高效运行。狠抓财源建设,努力开源节流,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6亿元,同比增长14.76%。实现各项税收9105万元,同比增长34.47%。地方财政支出9.52亿元,同比增长12.95%。偿还历史欠款5930万元,兑现民生资金810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抓基础建设,发展条件有力改善

——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项目争取、储备和建设。2011年,县人民政府专项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400万元。全年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126个,立项39个、储备24个,项目总投资达27.59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59亿元,拉动企业、社会投资1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46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亿元,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较快增长。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六曼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六丙公路一期、怒江二桥交通环线等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泸腾二级公路、跃片二级公路二期、小沙坝至龙竹坝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完成通达工程建设25条184公里,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公路“村村通”。建成农村客运站点5个。完成通乡油路路面硬化工程61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1329公里,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瓦姑水库建设有序推进,导流隧洞工程已完工。板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修复水毁工程212处,新增防渗干支渠道24.5公里,改造加固渠道52.19公里。解决了65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78万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能源建设快速推进。15家企业参与境内13条河流开发,试运行电站12座,新增装机25.11万kW,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48.02万kW。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561户。建设完成8立方米沼气池184口,4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1口,节柴改灶1100眼。风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

(三)抓城乡统筹,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乡规划管理不断加强。“撤县设市”和“撤乡设镇” 申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上江、老窝、大兴地“撤乡设镇”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泸水“撤县设市”相关报件已呈报国务院审批。完成了《泸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09-2030)纲要》《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研究》和36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工作顺利推进。六库、上江城乡统筹山地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成立了泸水县城市综合执法局,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职能,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六库新城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城区路网、电网、管网不断完善。州、县行政办公用房建设加快。赖茂河以北片区、南方电网生态园以西片区、烈士墓以西片区、下赖茂咖啡加工厂及周边片区开发稳步推进。山水新城、怒江外滩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加快。一站式购物平台、怒江会议中心、新城区三个市政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六库江东城市广场建设及“金玉澜湾”等老城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并顺利推进。六库市政天桥建成并投入使用。“穿衣戴帽”工程加快推进。文教卫生小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青山公园和谐塔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一个中心城市、四个门户城镇、四个特色功能城镇”的城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37.6%。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兴边富民、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和农村民房抗震加固等工程。完成了7个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和58个整村推进项目,易地搬迁转移安置群众132户450人。整合资金9993万元,完成大兴地整乡推进项目建设并通过州级验收,实现了“五基”建设目标。全年共解决了6100人的温饱问题。深度贫困问题大会战项目、“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全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四)抓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大力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生态修复工程大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1万亩、荒山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公益林建设1万亩,新增造林面积6.5万亩,抓好270万亩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3%。石缸河、老窝河、片马河、赖茂河、芭蕉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和泸水一中、贵家坟滑坡体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有力推进。石缸河矿山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土地占补平衡、“兴地睦边”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增耕地面积1.05万亩。“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六库城市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扎实推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州级下达指标内。

(五)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将林业、财政、广电等站所下划乡镇管理,行政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三生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药品购销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继续推进,林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完善。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片马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提升、环境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830.65万美元,同比增长60.18%。完成了《建设国家级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片马口岸“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优化投资环境。成功签约钢铁、林产业、食(药)用菌等重大合作项目。亚太之星、云电投、昆钢、道合置地、海川、省水投公司、宏泰房地产等一大批企业落地泸水。全年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开发19个,实际到位资金7.7亿元。

(六)抓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民生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开发公益性岗位65个,实现新增就业12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2.99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深入开展,参保率达95.5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参保率达36.3%。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全面推进,共发放城乡低保金6390万元。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755套、4.17万㎡和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兑现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1158万元。鲁掌敬老院改扩建及六库镇三个社区达标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六库城区13座市政公厕免费对公众开放、60岁以上老年人和伤残军人持“爱心卡”免费乘坐公交车等“十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科教事业加快发展。“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20人,下派科技特派员9名,科技推广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中办学,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05万,收缩校点4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入学率达99.7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8.38%,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医药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合率达100%。县第一人民医院搬迁建设工程顺利推进,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共发放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奖优免补、少生快富等奖励资金121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文体广电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全州第二十届乡级农村文艺汇演、2011·云南怒江片马目瑙纵歌节等大型文体活动,成功协办云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2011年怒江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泸水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两馆一站”和“农村书屋”建设,县级宣传文化活动中心竣工验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在城乡广泛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维护服务工作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6.3%和90%。

——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局面进一步巩固。防灾应急“三小”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两个主体责任”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县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扎实开展“清网行动”和“春季攻势”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破获各类案件792件,抓获刑事作案人员236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四群”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办结来信来访747件,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防、外事、侨务、新闻、保密、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残联、老龄和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七)抓自身建设,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一年来,坚持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93件,政协委员提案74件,办复率达100%。继续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政府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加大政务公开,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全县404名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力度,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一年的实践,我们真切体会到:坚持工业强县、富民优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坚持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2011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团结进取、负重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驻泸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泸水建设与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工业基础设施薄弱,园区要素集聚效应尚未形成;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加快发展与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镇化发展空间受限;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矛盾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锐意进取,扎实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巩固全县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加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州十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以“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泸水撤县设市为目标,以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新城区建设、泸水工业园区建设和脱贫攻坚决战区建设为重点,着力在“强化基础设施、工业提质增效、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增收、壮大第三产业、加强生态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事业”八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推进泸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26.11亿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7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6亿元,增长20%;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1038万美元,增长25%;工业总产值达26.02亿元,增长25%;农业总产值达4.84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4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45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947元,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州级下达指标内。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重点和方向,积极争取项目,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力争新开工项目89个、储备44个,形成一批项目在建、一批项目立项、一批项目储备的良性格局。

全力抓好项目争取。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切实加强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省、州计划盘子,力争获得国家、省、州对泸水基础设施、民生、生态等领域建设的更大支持。不断完善项目审批制度,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确保更多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落地泸水并顺利推进。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重点加快瓦姑水库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河道治理等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六丙公路一期、怒江二桥交通环线等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堵堵洛河一级、那米河一级、片马河三级电站和农网改造等能源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六库城区供排水、市政道路、广场、公园、房地产开发等工程项目建设。扎实抓好板瓦水库、上江半山环线公路、跃片公路二期、泸腾公路、小沙坝至龙竹坝航道、鲁掌林业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全力做好怒江机场、金厂岭至六库高速公路等全州重大项目前期的协调服务工作。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级资金,加大招商引资,拉动民间投资,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7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亿元。

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坚持“择优落实,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自身资源优势,抓紧筛选、论证、储备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投资效益大、发展潜力深、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真正建立一个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基础坚实的项目库,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力争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加强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坚持把新型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不断强化“县域发展抓工业、工业发展抓产业、产业发展抓园区、园区发展抓项目”的发展理念,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步伐,逐步把工业经济培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工业总产值实现26.02亿元。

着力培育壮大产业。加快电力、矿冶、建材、生物等产业发展,电矿结合,逐步培育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形成集群效应。全力推动新型建材业和水泥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日产2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中小水电开发,新增装机2.4万kW。积极支持入园企业的续建和扩建工作,全力抓好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和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园区20万吨工业硅产能建设、崇仁220kV变电站(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规模效应。

切实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积极协调服务好企业的用地手续报批、扩大产能、加快技改和配套发展,促使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向园区集聚,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切实加强园区的节能减排和达标排放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合法生产、规范生产和安全生产。

(三)加强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把统筹城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紧紧抓住云南省积极培育“滇西北次级城市群”机遇,以申报泸水“撤县设市”为契机,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38.2%。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结合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山地城镇建设要求,切实做好乡镇规划、集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重点做好华润希望小镇、六库至上江三界大桥的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将上江打造成为泸水县城的“卫星城镇”。进一步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通乡油路硬化、农村公路改造等交通基础建设,增开农村客运班线2条。改造跨江桥梁3座。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信息配套设施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按照“两床被子、十件衣服”的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促进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全面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一个中心城市,四个门户城镇,四个特色功能城镇”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山水园林滨江生态旅游城市”目标定位,加快六库新城区建设步伐,重点抓好路网、供排水、广场、电力、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山水新城、怒江外滩、怒江会议中心、龙竹坝公园、下赖茂农贸市场、十里滨江生态走廊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赖茂河以北片区、生态园以西片区、烈士墓以西片区、下赖茂咖啡加工厂及周边片区开发。力争开工建设新城区完小和新城区县幼儿园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江堤四期至三界桥段防洪堤前期工作。力争打通六库新城区8号路至民族中学段公路。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工程,加快“穿衣戴帽”工程建设进度,重点抓好休闲广场、金玉澜湾、立体停车场、客运站片区改造、文教卫生小区(一期)等项目建设。

(四)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用足用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农业生产总值达4.84亿元。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兴地睦边”等农田整治步伐,新增耕地面积3500亩。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骨干沟渠和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水源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亩以上,解决3.56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调整农业整体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采取积极的科技增粮措施,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项目27万亩,力争粮食总产量达6.1万吨以上。稳步提高特色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重点抓好“草果、漆树、核桃、中药材”等经济林果发展,新增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不断扩大香料烟、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种植规模力争达3万亩。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争肉类总产量达1.7万吨,实现畜牧业经济收入1.5亿元以上。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两社一会”,不断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积极做好市场供求信息服务和农资供应工作。认真做好良种、种粮、农机、农资等补贴发放工作。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5万人,输出8600人,力争农民工资性收入达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947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云南省“一州一县”脱贫攻坚大会战机遇,认真做好全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做到脱贫攻坚和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相结合,实施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兴边富民、以工代赈、一事一议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工程,力争完成22个边境县重点扶持村、65个整村推进、500人易地搬迁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6000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坚持把调快三产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紧紧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机遇,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非公经济发展,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亿元。

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挖掘资源,打造精品,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推进大南茂、滴水河等特色旅游村建设,加快滴水河、跃片公路沿线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启动登埂温泉小镇及精品酒店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乐”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餐饮、酒店等服务领域从业人员的培训。努力构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积极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参与旅游产业开发。以开展“阔时节”、“澡塘会”等系列节庆活动为平台,努力促进旅游文化繁荣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

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申报扶持项目,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效益好的特色企业。加大中小企业的技改力度,不断发展壮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规模。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服务力度,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力争全县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和增加值同比增长20%和25 %。

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完善城乡消费环境,加快市场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工程,加快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建设。积极推进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将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机结合,加快行业职业化、规范化进程,促进全县商贸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六)加强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紧紧抓住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机遇,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努力推进“森林泸水、绿色泸水、生态泸水”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总体思路,大力推广“和谐+生态+产业”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进“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三大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中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巩固、公益林建设、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新增造林面积9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72.3 %。

加强环境治理。加大资源管理力度,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集约开发,巩固好石缸河矿山综合整治成果。加大对重点水土流失、水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综合治理力度,重点推进城镇面山、生态脆弱区、矿山破坏严重区的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加强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泸水一中滑坡体、赖茂河、芭蕉河、片马河、老窝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六库镇贵家坟避险搬迁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大农村建设项目环评力度,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创建。

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广清洁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管理,督促企业达标排放,单位GDP能耗降控制在州级下达指标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

(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云南建设我国面向西南重要开放桥头堡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国家级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深化各项改革,强化财税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038万美元。

不断深化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依法、有序推进土地和林地流转配套改革。加快水务体制改革,做好六库给排水公司整体上划省水务投资公司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新模式,逐步建立以工哺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扎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源结构。坚持依法治税,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努力盘活国有资产,力争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4亿元。努力开源节流,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努力化解历史债务,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和信贷服务。

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格局。紧紧抓住“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以口岸、通道为载体,以境内外丰富的矿产、水能等资源为依托,以合作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国家级泸水(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片马口岸查验货场、联检楼配套工程、片马110kV输电线路工程和片马飞机场边贸货场建设,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加强与缅方协调,努力推动口岸的转型升级和通关便利化。不断创新开放体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积极加强对内对外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力争全年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开发20个,到位资金8亿元。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泸水

坚持把社会事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社会管理,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实现新增就业1280人,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研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力度,力争参保率达96%和40%以上。及时足额发放城乡特困群众、农村“五保户”、残疾人等民政优抚保障金,全面做好受灾群众救助、民房保险、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等工作,努力实现城镇农村低保应保尽保。不断改善人居条件,力争完成廉租房建设1245套5.83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危房改造3200户。认真解决好老干部的实际困难,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的住房补贴兑现工作。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继续实施“10件惠民实事”。

不断加快科技推广普及。围绕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科技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知识、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大科技示范、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打造“素质泸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中办学,力争撤并校点6个。继续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性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努力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达到“三个增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巩固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县第一人民医院搬迁入驻工作。加强医院的业务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办法,积极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加快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两馆一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发挥好县级宣传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完成 “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5835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6.5%和91%。加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救援能力建设,推进人防和防震减灾工作,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大对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加大道路交通、非煤矿山、消防等安全监管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营造团结和谐、规范有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效能,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人民的期盼,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全面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关键在执行,核心在落实,我们要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倡导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继续巩固提升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成果,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注重科学谋政。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在推进经济发展中关注民生,在建设进程中维护民利,在强化社会管理中体恤民情。对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做到问政于民。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做到听证于民。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做到议政于民,努力建设“为民政府”。

注重依法行政。把依法用权、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务公开、行政问责、过错追究等制度。规范政府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注重高效勤政。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建设,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效和效果提质。努力完成县、乡(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搭建工作,促进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为企业、客商、群众提供便捷的办事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策、创新手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研究,努力探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办法和新路径。切实深入生产第一线,现场办公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制度,以目标倒逼进度、以督察倒逼落实。依法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现象,着力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努力建设“高效政府”。

注重廉洁从政。全面落实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预防和治理腐败体系。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健全财政集中收付、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全力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廉洁从政。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增强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恪尽职守、公正廉明和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泸水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致,群策群力,锐意进取,负重拼搏,为加快推进泸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

注释:

1.10件惠民实事

(1)2011年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完成情况:①完成茅草房和危房改造4400户,受益群众13560人;②解决和巩固了7.4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③解决了1.8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④自2011年3月1日开始,六库城区13座市政公厕免费对公众开放,并建立了专人全天保洁管理工作制度;⑤自2011年5月17日开始,六库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和伤残军人持“爱心卡”免费乘座公交车,共办理“爱心卡”1636张;⑥培训农民工1.22万人,新增转移和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0.86万人,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3800万元;⑦新建廉租住房41672㎡(755套),解决了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⑧不断加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农村适龄居民参保覆盖率达96.63%,缴费参保率达89.36%;⑨完成通村公路硬化改造104.5公里,解决了6个自然村的行路难问题;⑩县幼儿园综合教学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2)2012年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①启动建设新城区农贸市场;②规划建设新城区公厕4座;③改造扩建上江乡敬老院;④实施怒江大道延长线(公交车终点站至泸水一中大门口)道路工程;⑤解决农村3.56万人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⑥增开岗房、三河两条农村客运班线,改造称杆乡拉古瓦底汽车桥、大兴地桥和洛本卓光罗桥3座跨江大桥;⑦新建廉租住房100套、5000㎡;⑧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危房改造工程3200户;⑨解决无电村560户用电困难问题;⑩实施六库江西民族体育场续建工程。

2.“两社一会”:即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协会。

3. “四个三”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即种好“三亩地”:种好高稳产田、经济作物、中药材,实现人均1亩基本口粮田、人均1亩经济作物、人均1亩中药材;管好“三棵树”:即管好核桃树、松树和漆树,实现人均4亩核桃树,人均5亩松林,人均1亩漆树;养好“三头商品畜”:即人均养好1头商品猪、1只商品羊、1头(匹)大牲畜。增收“三千元”:全县户均增收3000元,实现泸水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4.“穿衣戴帽”:即实施街景风貌改造,美化亮化城区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环境、形象和品位。

5.“一个中心城市、四个门户城镇、四个特色功能城镇”:即把六库镇建设成经济、政治、文化、物流中心城市;老窝要树立东大门形象,重点发展工业;片马要树立西大门形象,重点发展边贸和旅游;上江要树立南大门形象,努力建成全州最好的现代农业经济区;洛本卓要树立北大门形象,积极发展药材及农特产品;称杆要建成牲畜交易、中小水电产业为主的特色城镇;鲁掌要建成教育、工艺品加工、生物加工为一体的特色城镇;大兴地以就地劳动力转移为主,建成劳动密集型加工特色城镇;古登要发挥区位优势,建成漆树产品交易为主的特色城镇。

6.“五基”目标:即基础产业得到夯实、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素质明显提高、基本保障初步建立、基本队伍坚强有力。

7.“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

8.“兴地睦边”:即国土资源系统在云南开展的一项为期五年的重大惠民工程,涵盖420个项目区,惠及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估算总投资86.2亿元,建设总规模323万亩。

9.“两馆一站”:即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

10.“农村书屋”:即新农村书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面向农村、面向最基层的文化工程,是解决农民读书难问题,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平台。

11. “三小”工程:即发放防灾应急小册子、发放防灾小应急包、开展防灾应急小型演习。

12. “一岗双责”和“两个主体责任”:“一岗双责”是指某一岗位兼有双重责任,即该岗位的本职工作职责和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两个主体责任”即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13. “四群”教育:即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

14.“万村千乡”工程:即培育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15.“家电下乡”:是进一步加快农村消费升级,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财政给予对农民补贴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每个产品有最高限价),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

16.“卫星城镇”:指大城市边缘的小型城市,为在大都市工作者的居住地。现代卫星城市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

17. “两床被子、十件衣服”:“两床被子”即在一段时间内给予进城落户农民“城乡兼有”的特殊身份待遇,既能享受农村惠民政策,又能平等共享城市的公共服务。“十件衣服”即继续保留转户进城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的使用权、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参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分红权等五项权益。确保农村转户进城居民充分享受城镇保障,进入城镇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五大保障体系。

18.“三公”经费:即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经费、公务接待经费。

19.“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就是通过产业转移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更好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必须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建立良好的产业基础。

20.“滇西北次级城市群”:以丽江为核心,以香格里拉、泸水等为节点,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保护要求,有序发展城镇体系,着力打造联动川藏的国际知名旅游休闲城市群。

21.“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2.“一州一县”:即怒江州和丽江市宁蒗县。为尽快帮助深度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为主线,着力解决阻碍怒江州、宁蒗县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即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园”为主题,坚持社会性、参与性、持久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实施环境法治、环境治理、环境阳光、生态保护、绿色创建、绿色传播、节能降耗等七大行动,着力解决影响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

24 “三个增长”:即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25.“两免一补”:指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水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泸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服务电话:0886-12345 滇ICP备2021000287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33210054

滇公网安备:53332102000130号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