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9-12-20 23:49:41  浏览:0  来源: 作者: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泸水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泸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迪友堆

(2006年1月21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工作回顾

新世纪头五年,是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保持稳定的五年。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现温饱,逐步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和“依托两大优势,构建三带经济,加快五个对接,推进七项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培植,认真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沉着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境外突发事变,克服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到2005年底,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68499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8.5%,比“九五”末增长77%,年均增长12.1%,完成年度计划的108.7%,比上年增长10.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00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2.3%,比“九五”末增长147.6%,年均增长19.8%,完成年度计划的102.4%,比上年增长22.1%;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933万元,比“九五”时期增长400.6%,年均增长60.2%,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9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8%,比上年增长37.1%。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五年来,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条件下,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林果基地建设、草场培育、畜牧示范等项目,不断推进林药产业、畜牧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767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16.7%,比“九五”末增长37%,年均增长6.5%,完成年度计划的117.7%,比上年增长3.5%;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9241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05.7%,比“九五”末增长31.2%,年均增长5.6%,完成年度计划的105.7%,比上年增长11.9%;畜牧业收入完成6431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1.2%,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3.4%;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0.4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17.6万亩。五年来,主要经济作物和肉类、畜牧产品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确保年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以上。2005年完成粮食总产量52324吨,比上年增长6.5%,人均有粮413公斤。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基础进一步巩固。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8279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28.8%,年均增长18%,完成年度计划126.3%,比上年增长32.2%。同时,积极引导、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全县非公经济日益活跃并稳步壮大。2005年,乡镇企业总数由“九五”末的2851户发展到3394户,从业人员15098人,比“九五”末增加6336人,完成营业总收入94173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45%,年均增长28.2%,完成年度计划的98.1%,比上年增长17.4%;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13339万元,比“九五”末增长44%,年均增长7.6%。在此基础上,10万吨硅工业基地已完成了规划,水泥粉磨厂搬迁技改项目已经开始启动。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拉动经济增长成效明显。第三产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市场繁荣,拉动了经济增长。金融、保险、通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一系列旅游开始起步。建筑建材市场、活畜交易市场、民族文化生态园、边贸商城、综合农贸市场、宾馆酒店、购物商场、乡镇集市等一批综合服务设施已经落成和正在兴建。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495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95.6%,比“九五”末增长74.2%,年均增长11.7%,完成年度计划的105.8%,比上年增长7%。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支持地方经济力度加大。2005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00万元,财政支出2878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十五”计划的112%,比“九五”末增长88.7%,年均增长13.5%,完成年度计划的100.2%,比上年增长11.2%;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0100万元,比“九五”末净增109220万元,增长154%;各项贷款余额82700万元,比“九五”末净增37528万元,增长83%。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联动明显加快

五年来,认真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深化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九五”末的26:26:48调整为20:33:47。“十五”期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2.5%、41.1%、46.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9.6、31.7、35.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增大。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五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我县被列为全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机遇,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全面加快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共争取国家、省、州专项资金33853万元,是“九五”时期的2.6倍。

——农田水利建设:“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052万元,小流域治理资金965万元。完成了六库江堤、庄房输水工程、老窝荣崇大沟加固改造、上江刀家沟倒虹吸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35814亩,改造中低产田3354亩,新增灌溉面积23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5亩,全县水利化程度由“九五”末的23.7%提升到27.9%。完成了中元、百花岭、新田、老六库等238件人畜饮水工程,架设引水管线2105公里,支砌水池2138个,解决了312个村民小组、10685户、56000人、9.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40.9平方公里。

——交通建设:“十五”期间,全县新增及改建公路里程179.8公里,新建跨江桥梁1座、改建跨江桥梁5座。到2005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56.8公里,拥有各种跨江汽车吊桥、人马吊桥16座,公路河桥55座,8个乡镇贯通了沥青油路,乡村通路率为60.3%。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沟通外县,连接各乡村的公路网。

——能源建设:着力推进农网和城网建设改造,架设线路847.6公里,改造低压输电线路126.3公里,建成35千伏变电站3座,安装变压器188台,全县行政村通电率达96%,户通电率达89%。中小水电开发稳步实施,腊门嘎电站已投产试运行,芭蕉河、隔界河、老窝河四级电站工程进展顺利,古炭河生态电站、苦木当、堵堵洛河、计堵河、自基河等电站的项目报批手续基本完成。2005年,发电量达到37143万度,是“九五”末4546万度的8倍多,年均增长52.2%,能源供需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通讯建设:到2005年,全县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80%,程控电话用户1.7万部,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

——城镇建设:以六库新县城建设为重点,加快乡镇小城镇建设。建设完成了老六库油路改造、排路坝道路改造、片马环城公路建设及改造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怒江大道已完成A1标段建设,A2、A3标段正在抓紧进行后期施工,新县城路网建设已全部动工,丙腮坝搬迁安置片区规划工作已全面完成,六库垃圾生态处理场、小沙坝二级公路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市化率达到25%。

——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成了六库民族体育广场主体工程、民族文化生态园、驼峰航线纪念馆等项目。泸水一中搬迁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贫义工程、乡镇卫生院国债资金建设项目、村卫生室建设、社会综合福利院建设、中心戒毒所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等工程。“十五”期间,共改造中小学危房176间、5280平方米;整体改建乡镇卫生院1所、2572平方米,建设村级卫生室28所、1960平方米,建设乡镇文化宣传中心3所、2067.5平方米。

(四)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口岸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五年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依托口岸,大力开展边境贸易,对内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强化。片马口岸、老窝河谷工业基地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现。2005年,完成边贸进出口总额35000万元,完成“十五”计划的96.4%,比“九五”末增长208.1%,年均增长25.2%;完成口岸税费总收入3684万元,比“九五”末增长231%,年均增长27%。

(五)扶贫攻坚成效明显,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五年来,积极申报和争取财政扶贫、代赈资金项目,加大扶贫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223万元,建设安居温饱村24个、重点村建设12个,整村推进项目23个,完成茅草房、杈杈房改造9000户,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64万元,易地搬迁安置贫困群众762户3724人;劳务输出9396人,累计解决16419人的温饱问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896元增加到1152元,增长39.8%。进一步统筹全县财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率96.6%,城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68%,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六)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和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县24户国有企业,已完成了23户的改革工作,涉及总人数1247人,兑现经济补偿金3030万元,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剩余1户的改制工作正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实现农民减负率达100%。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规范涉农收费和村级财务管理,乡镇财政“零户统管”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完成。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进一步优化了师资队伍。农村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兴办医院(诊所)12所。住房制度、粮食流通、投融资等方面的改革稳步推进。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泸水稳步推进

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宣传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含量、科技意识明显增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095期,受训人员达15.2万人次。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和巩固。200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由“九五”末的80.3%增长到98.4%,青壮年文盲率由“九五”末的15%下降到2.8%。“普九”攻坚工作全面铺开,六库、鲁掌、片马、上江、老窝五个乡镇通过州级初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高考获全州第2名。积极参与并成功申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承办了怒江州成立50周年、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等大型庆典活动。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由“九五”末的65.8%、83%上升到84.6%、87.8%。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兑现奖励资金56.9万元,农业人口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843户,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5‰、7‰以内。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预防艾滋病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得到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逐步提高,处理紧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加强,县乡两级共设病床300张,卫生技术人员326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确保了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发展。认真做好救灾救济,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建设了小沙坝公墓。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把扩大就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了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理顺土地、矿业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土地违法犯罪。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人为本,狠抓惠民工程建设,五年来,共完成364例白内障患者“阳光工程”、八一路改造、江西老路改造等30多件惠民工程,全县干部职工人均扶贫、教育捐款达300元以上。重视和加强老干工作。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审计、统计、档案、外事、侨务、史志、地震监测、气象、社会保障、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素质稳步提高。继续推进民主建设,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增强工作透明度。五年来,共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524件、政协提案352件,办复率100%;完成了村民委员会、社区第一、二届的换届选举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认真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和法律援助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加大专项执法力度,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平安泸水”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禁毒缉毒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促进政风行风的进一步好转。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意识,建立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提高国防动员能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军民共建。

总结“十五”工作,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泸水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思路;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只有发展和改革才是解决矛盾和困难的最好方法;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规模、档次;必须坚定不移地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各位代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泸水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时期,泸水正处在一个资源集中开发期,矛盾问题多变期,重点产业突破期,机遇挑战并存期,执政能力考验期。我县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县发展有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消费结构形成多样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国家政策倾斜边疆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工业、城镇、市场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境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这些都为未来五年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一五”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较快,但工业化水平低、经济总量不足、综合实力还很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贫困问题还很突出,思想观念落后、人为制约因素突出、后发优势和潜力尚未发挥,面临着国内外科技、资源、人才、市场以及相邻县(市)竞相发展的竞争压力。

机遇令人鼓舞,差距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知难而进,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实现泸水新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以解放思想抓机遇,又快又好促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全面解决温饱逐步建设小康的目标。

(三)发展战略

确立“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镇”的发展战略,继续实施“依托两大优势,构建三带经济,加快五个对接,推进七项产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实现泸水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四)“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建议:到“十一五”末

——生产总值120000万元,年均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17000万元,年均增长4%;

      第二产业55000万元,年均增长20%;

      第三产业48000万元,年均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3500万元,年均增长30%;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00万元,年均增长12%;

——地方财政收入10000万元,年均增长12%;

——边贸进出口总额50000万元,年均增长7%;

——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年均增长5.42%;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2000吨以上,农民人均有粮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单位县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12%左右

(五)“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坚持一个主题,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根据需要和可能,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实现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达120000万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GDP达到9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县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12%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4:40:46,县域经济实力大大加强,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公共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2.强化“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产业化和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林药等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特色、龙头带动、利益联结、连片开发,重点把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按照“三带经济”的要求,引导优势产业合理布局。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每年确保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以上,人均肉类产量达60公斤以上,力争完成2000亩蔬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3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城乡统筹、资源优势互补、突出特色的方式,以通路、通讯、通电、通水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救助制度。全面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增加非农就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具有一定经济实力、规模适中、社会功能齐备、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突破工业,加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行业引资、企业运作、产业组团、分块建设、注重规模、配套服务”的发展理念,按照“五区三线一城镇”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老窝河谷工业基地,力争实现“两年成型,三年有效益,四年成规模”的目标。结合边贸工业和中小水电开发,把工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投入,强化基础,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产业体系。推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发展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水电开发,加大支流电站的开发建设力度。前两年,力争全面完成支流电站建设任务,到“十一五”末,全县电力装机达到3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15亿度以上,为工业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4.提升边贸,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完善基础、稳步发展、提质增效的方针,按照“四重点两加快两延伸”的工作举措,提升边贸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对外开放和开发的重要平台。一是重点协调好境内外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坚持与缅北地方政府长期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二是重点调整好境内外边贸企业的开发方向,推进边贸经济从单一的对外资源开发向对外转口贸易和边境旅游等多功能方向转移,大力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使矿产品进口取得新突破;三是重点治理好加工企业的防火安全;四是重点完善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以片马抗英和驼峰航线两个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以高黎贡山自然景观为主体的休闲和探险旅游建设,加快境外旅游项目的建设,做大做强我县的旅游产业。把口岸的管理空间延伸到鲁掌,用口岸的吸引力拉动鲁掌镇的经济发展,盘活鲁掌闲置资产;把口岸的管理延伸到俄嘎通道,以此来减轻片马口岸的进出口压力,实现片马口岸持续发展。同时,认真落实鼓励和支持口岸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体制和机制上的比较优势赢得发展上的竞争优势,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广泛吸引外资,做大做强边贸产业。“十一五”期间,力争全面完成跃片公路改造,打通片密公路,连接东南亚。

5.加快城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六库建设成集“山、水、林、城、路”为一体,具有亚热带风光和旅游民族风情浓郁的“峡谷明珠”。以新县城建设为龙头,加速城市化进程。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两轮双向驱动,以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构建六库、片马、鲁掌三镇区域经济中心的基本框架。高标准做好新县城建设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资源共享。争取用头三年时间全面建设好新县城,把六库城区面积从现有的3.56平方公里,扩充到6-8平方公里,人口由现在的4万多扩充至10万人以上,使六库真正成为一个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

加快交通建设:合理布局,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10年,全县行政村通路率达到100%。主要抓好跃片公路改造、六库至贡山高等级公路泸水段、六库怒江第二大桥等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积极立项争取六库至腾冲滇西北旅游环线项目。积极配合做好怒江飞机场项目的争取工作。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实施农村供水工程169件,饮水工程112件,稳步推进“山区小康水利”、小流域治理、江堤河堤等工程建设,改善水田灌溉面积1.93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000亩,治理水土面积100.6平方公里,解决24355人的饮水困难,饮水安全率达35%。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对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尽快形成全县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基础和信息开发应用体系框架。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平安泸水

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面向农村、农户、农民,以实用技术培训、科技项目推广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盘活现有人才,充分调动能动性,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进一步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救济、福利和互助相结合的保障网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社会应急机制,提高处置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军民共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突出重点、承上启下、积极稳妥、狠抓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泸水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200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州委五届七次全会和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点推进乡镇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明确以解放思想抓机遇,又快又好促发展的要求,在贯彻“东工业西边贸,南农北电中城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深化“依托两大优势,构建三带经济,加快五个对接,推进七项产业”的工作思路,利用有效发展的优势,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瞄准推动发展的重点产业,全面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在对2006年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拟提交县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查的2006年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有粮保证在4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边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新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人数5000人。

要圆满完成上述目标,为“十一五”创造良好开局,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 “三农”工作,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切实抓好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夯实基础,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加快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优化粮食品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确保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集中力量支持上江、老窝、六库等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努力使粮食总产保持在52000吨以上,确保人均有粮保持在400公斤以上。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化肥、种子等农资的直接补贴力度,落实支农政策,加强化肥、农药、种子等涉农收费和价格的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重点在“多予少取放活”上下功夫;二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粮经结构达到85:15。同时,加快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坚持“以防为主、防检并重、防重于治”的方针,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力争免疫密度达100%;三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完成5000亩的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四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加快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度,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参合率,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返贫”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扩展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强化部门职责,加强分工协作,组织跨省劳务要进行技能培训,跨县劳务定人组织规模输出,县内劳务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坚持不懈地把劳务输出工作做好,年内完成10000人的劳务输出目标,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由劳务经济创收;六是以“四个统一、四个突破”为主线,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收入达到6714万元,占农村经济收入的34.5%,同比增长8%。完成肉类总产量9200吨。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县城为依托,乡镇为重点,把交通干线经济开发、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200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要保持在30%以上。

——城镇建设:紧紧围绕工业建镇、移民建镇和边贸建镇三大重点,合理规划,调整布局,分步推进。以新县城建设为重点,依托水电开发,加快配套服务业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积极做好丙腮坝搬迁安置片区、新城区路网、江东生态走廊、江西停车场、六库垃圾生态处理场、新区供排水管网、新区水厂、污水处理厂、宣传文化活动中心、新区广场、县级行政中心及相关部门行政办公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怒江大道建设;以解决农民买难卖难为重点,力争完成六库江东江西农贸市场的新建和改造工作。采取政府主导、部门筹集、企业运作方式,新区一期商品房全面动工,全面完成新区路网建设涉及的拆迁工作,力争年内新区路网基本成形

——交通建设:积极做好跃片公路改造、六库怒江第二大桥、六库至腾冲滇西北旅游环线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积极配合做好“金六”二级公路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丙腮坝二桥及公路、小沙坝二级公路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协助抓好六库至贡山高等级公路泸水段项目和怒江民用机场的前期工作。

——能源建设:一是积极做好六库电站的移民安置工作和配合建设六库电站;二是全面完成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达到验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将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引领上新的台阶,新建沼气池1500口,节柴改造500眼;三是继续抓好全县农网、城网改造项目,加大全县输电网络的建设步伐,提高电网等级,为水电开发夯实基础。

——通讯网络建设:要加强农话线路建设和改造,在实现村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基础上,加速宽带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切实推进信息化进程。

)依托资源优势,发特色产,培植优势产业

加快工业发展。一是要按照“五区三线一城镇”的工业区布局要求,尽快建成以分水岭10万吨硅冶炼为主的老窝河谷工业基地。年内,完成10万吨硅冶炼生产区一期工程和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水泥技改项目的建设,并投入生产;二是要进一步做好矿产资源的勘探,尽快摸清资源储量,完成泸水县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实现精深加工及规模开发;三是进一步理顺外贸关系,加大对境外边贸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对硅矿、钼矿等矿藏进行规模开采,力争实现30%的边贸总收入来源于矿产品开发;四是加快支流电站的开发力度,年内实现腊门嘎电站正式投产,力争8月份以前芭蕉河、老窝河四级、隔界河电站投产试运行;全面启动古炭河生态电站、苦木当、堵堵洛河、计堵河、自基河、三棵树、箐地、金竹岭、金满河、俄嘎河二级、马俄河电站建设;力争完成9座梯级电站建设的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干流水能资源开发的服务协调工作。

发展农业生产。一是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市场,创新机制,积极扶持、引导发展建立生猪、蔬菜、山地鸡等产业基地,发展粮食自给工程。种植高产蔬菜1万亩,完成生猪存栏17万头、山羊存栏14万只、大牲畜存栏6万头,力争商品率达到50%;二是全面实施“兴边富民”、“30万亩林果基地”、“整村推进”、富民培训、劳务输出、农民增收等六大工程,实现“脱贫、致富、和谐”三大目标。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达到1210元。

加快边贸发展。要立足于实际,进一步协调好境内外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致力于建立友好、长效、稳定的双边关系。继续抓好完善基础、稳步发展、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口岸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口岸转型升级,为“十一五”边贸经济的稳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年内,边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达到38500万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引导,不断提高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构建旅游产业。依托我县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主要以“三江并流”腹地的峡谷奇观为品牌,以片马“抗英”和“驼峰”两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亮点,集中开发滴水河、澡塘会、瓦拉亚窟和原始森林为一体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积极引进外资,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投资规模,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以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为品牌,以“四声部、上刀杆、下火海”为神秘点,集中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加快与旅游市场的有效对接,规范旅游秩序,完善旅游服务,增加旅游收入。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营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改革企业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已改制的23户企业继续巩固提高,规范完善,完成最后一家企业的改制任务。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的覆盖面,用人单位要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推动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社会化。二是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努力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中医科室建设,提高中药在乡村医院的使用比例。三是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和供销社改革。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生产积极性。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善农村村级管理体制改革。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投资体制格局。坚持以项目筹资融资,以项目招商引资,以项目优化结构,以项目增强后劲,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项目建设,拉动经济稳步增长。抓好项目争取工作,论证、争取、实施一批适合县情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责任制, 激励实干人才脱颖而出;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提高政府对投资的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制定实施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节会招商、资源引商等多种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吸引各类外资、技术和人才来我县投资兴业,借助外力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五是整顿规范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进一步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健全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诈骗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认真抓好扶贫济困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继续坚持开发式综合扶贫的方针,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以巩固温饱成果为中心,以解决温饱为重点,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对象,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一是要继续实施机关单位、领导干部“挂乡、联村、包户”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继续稳步推进“兴边富民”扶贫工程,力争年内完成20个村的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2000户、县内异地安置1000人、劳务培训400人、劳务输出10000人的目标;三是抓紧实施治水、改土、通电、通路、绿色五大工程,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四是继续实施好小额信贷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强生产发展的能力。年内,解决5000人脱贫任务,继续减少贫困人口。

高度重视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和低收入群众的困难。认真做好“两个确保”,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能按时足额发放。发展社会福利、救济、优抚安置和互助等事业,力争完成社会福利院建设,依法保护残疾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搞好减灾、防灾工作,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为构建和谐泸水做出新的贡献。

继续抓好惠民工程的续建工作。年内,一是切实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劳务就业工程;二是切实抓好重点建设项目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工程。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要坚持“调整结构、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改善环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以老窝河谷工业基地建设、边贸口岸建设、新县城建设为重点,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制定并出台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地方优惠性政策,积极做好优势项目的前期工作及储备,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招商引资,促进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加大对水能、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是要依法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认真抓好境内怒江流域及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工作,下大力抓好小流域电站建设和自来水厂的水源林保护;三是要严格执行天然林禁伐政策,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的违法犯罪活动。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30万亩林果基地建设”。四是要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流转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五是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力度,严格整顿矿业秩序,积极推进依法治矿;五是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继续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三结合”和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加大计生优质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高度重视教育,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一是要依法治教,切实加大“四法一纲一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优化结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科技创新;二是要强化教育的政府行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三是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四是坚持把“两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继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巩固“普六”、“扫盲”成果,切实抓好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泸水一中新校的建设步伐,年内要如期按质完成 “普九”目标,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五是要努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深化农村初级中学的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综合初中,把培养中初级专业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提高干部群众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歪理邪说以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和重视老干部工作;二是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培养“四有”农民、“十星级”文明户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四学四有”创建活动;三是加强禁毒防艾工作,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整顿出版物市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城乡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民自治,推行乡(镇)务、村务公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和重要措施在实施前都要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加强决策研究,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继续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认真制定和实施“五五”普法,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度,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五是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认真开展矛盾和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筑牢事关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采取果断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尽量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基层;六是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泸水”的创建和巩固工作,加大专项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打好禁毒战争,积极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安全文明区”活动,重视和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七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严厉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八是继续搞好军政、军民团结,积极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妥善安置好转业干部和复退军人,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规范政府履职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社会保障和服务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努力转变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建设亲民、爱民、为民的人民政府;二是加强政府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水平,为依法执政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加强政府系统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树立和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人民满意的公仆,以实际行动为民办事,取信于民;四是加强政府系统干部职工的廉政建设。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问题,树立治政从严、从政务实、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良好风尚。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监控机制,堵塞财务漏洞,严肃财经纪律。

各位代表“十一五”新的征程赋予了我们光荣而神圣的历史重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为实现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新泸水而努力奋斗!